【三下乡】桂林学院大学生记者团“青衿红旅”团队开展乡村红旅资源开发调研实践

7月8日,桂林学院大学生记者团“青衿红旅”振兴先锋团深入桂林市灵川县谭下镇山口村,以“新媒体视角下乡村红旅资源开发调研”为主题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图为团队成员在山口村标识前合影

红色引擎驱动多元发展

绿树掩映,游人如织,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里峥嵘岁月静静流淌,生态步道串联起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。距离桂林市区18公里外的灵川县城西北部,坐落着一个总人口3.86万人的文化古镇——灵川县谭下镇山口村(以下简称“山口村”)。作为桂北四大古圩镇之一,近年来,山口村精准发力,融合得天独厚的四大优势“一泉两江三产四道”,将红色研学、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,走出一条振兴之路。

图为团队成员和山口村委负责人进行交流

山口村委副主任蒋毅强向团队成员介绍道:“山口村立足资源禀赋,以‘红色研学+乡村旅游’为核心引擎,精心打造三大功能区:岭尾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区、吸引游客体验农趣的果蔬采摘区、展现沿江风光的生态景观游览区。三大区域魅力尽显,吸引游客逾15万人次,带动餐饮、民宿等服务业蓬勃发展,新增主体5家。”

山口村产业版图不止于此。村内大力发展“一村多品”特色种植,毛豆、葡萄等蔬果种植面积达740亩(其中蔬菜580亩、水果160亩),食用菌种植20亩。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创新模式,成功带动了108户村民加入食用菌产业,实现年户均增收超1.2万元,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“金饭碗”。

图为团队成员和山口村内个体工商户交流

图为山口村“一村多品”特色种植

图为山口村种植的葡萄品种

融合模式拓宽致富渠道

在与蒋毅强副主任的交谈中,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“村集体如何增强产业吸引力、深化利益联结”。面对团队成员的疑惑,蒋毅强副主任给出了响亮的答案:“山口村首创‘研学+’融合业态,将红色教育与农耕体验相结合,开发出‘红色记忆·田园课堂’系列特色课程。这一创新模式已吸引6万余名学生参与,让红色精神在田园实践中薪火相传。同时深化‘利益联结’机制,推行‘土地入股+保底分红’模式,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旅游开发公司,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,更使村集体年增收稳定在2万元以上。同时,积极拥抱数字经济,通过电商直播拓展葡萄、杨梅、食用菌等农产品销路,线上销售额一举突破300万元大关,架起农产品出村进城的‘高速路’”。

图为团队成员对山口村特色种植水果进行电商直播

新风绘就和美乡村

调研中,团队成员还了解到,山口村在生态宜居建设中匠心独运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相得益彰。村内全域推进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人居环境整治,曾经的淤泥坑蝶变为风景秀丽的“福禄塘”,90余处危房窝棚被拆除,7500平方米荒地蜕变为实用的“菜园、果园”与赏心悦目的“花园”。村内基础设施同步升级,建成雨污分离系统保障清水长流,遍植2万余株景观树木,精心打造5公里生态休闲步道,真正实现了“园在村中,村在园中”的诗意栖居。

图为山口村实施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后村貌

更为珍贵的是对乡村文脉的守护与活化。村内56株历经百年的古树名木得到悉心保护,承载着乡愁记忆的“四方灵泉”“同心树”等历史遗迹被巧妙打造为特色文化节点。如今,这些生态景观与文化遗产已有机串联,形成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线路,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时,亦能触摸到村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图为山口村乡村旅游指引牌

图为山口村内的林荫古树

红色精神激扬奋进力量,绿水青山涵养幸福家园,古树遗迹诉说悠悠乡愁。山口村正以产业融合为笔、生态文化为墨,奋力描绘着一幅村美、民富、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(潘益翔)


加载更多>>
责任编辑:qn010

相关内容

国内

更多>>

华夏幸福 目标依旧赢得亚冠门票

赛季初,中超新贵河北华夏幸福定下了“赢得亚冠参赛权”的赛季目标。谁料2018赛季半程过后,上赛季高居积分榜第4的燕赵球队仅仅只取得了4胜 [详细]

国际

更多>>

印尼龙目岛7.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

8月5日,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,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。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,印尼西努沙登加 [详细]